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发酵,截至北京时间31日0时,全球确诊新冠肺炎697244例。
新冠病毒出现至今仅有几个月时间,人们对它仍有很多不了解。一些疫情刚暴发的国家,政府和民众对病毒认识不足,防范措施未能及时到位。
近日,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发文盘点了关于新冠病毒人们很关心、但可能不知道的问题。 《生命时报》结合《泰晤士报》的文章,并邀请国内多位专家,就8个新冠病毒的疑点进行权威解读。
受访专家:
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
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二科主任 米阳
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呼吸科副主任 张智健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丁荣晶
本文作者丨生命时报记者 李珍玉
本文编辑丨鲍捷
全球确诊新冠感染者为何迅速增加?
世界卫生组织3月23日警告说,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正在加速,从第一个确诊10万病例到第三个10万病例,用时分别为67天、11天、4天。 意大利、美国、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医疗水平不低,但增速迅猛。
为何全球确诊患者增速越来越快?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认为,新冠病毒的特点是,人传人速度快,潜伏期可持续两周,导致全球病例大量增加。很多国家没有采取严格全面的防控措施,比如一些欧美国家“封城”管理很松,人们活动基本不受限制。意大利、美国近期病例增加快,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、隔离措施不力。比如,民众出门仍不习惯戴口罩,医务人员也只有传染科医生戴口罩。
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米兰中央火车站,仍有很多人不戴口罩。
人体内的新冠病毒抗体能持续多久?
人体免疫系统可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,天然免疫系统里可能自带识别病毒的非特异性抗体;获得性免疫系统能,在接触病毒后产生特异性抗体。
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七版)》指出,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(IgM),多在发病3~5天后出现阳性,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最先产生的。随着感染进程的进一步发展,IgM水平逐渐下降,血液中另一种抗体免疫球蛋白G(IgG)水平逐渐升高,与病原体的结合力比IgM更强。
病毒被清除后,抗体一般会在体内继续存留数月,甚至更长时间。
一个人会感染两次新冠病毒吗?
杨占秋教授表示,患者痊愈出院后短时期内再次感染的情况应该不存在,但长期仍需观察。患者只要不发生再次感染,分泌抗体的细胞会逐渐死亡,抗体含量随之降低,直至消失。
然而,机体尚会保留一些“记忆细胞”,它们会在机体再次感染时快速动员起来,大量增殖并转变成抗体分泌细胞,形成特异性抗体。
新冠病毒变异会导致侵犯性加强吗?
前不久,中国科学院主办的《国家科学评论》杂志,发文公布迄今最大规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,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已存在两个亚型,这引发了人们对病毒变异可能增强侵犯性的担心。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发文指出,任何病毒都可能发生基因改变,目前来看,新冠病毒暂未发生改变其传播性的明显变异。杨占秋教授也认为,新冠病毒在一两年内应该不会变异太大,侵犯性不会显著增强。
新冠病毒有多致命?
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率约为3.4%。受老龄化影响,意大利致死率很高,已超过10%,我国整体死亡率约为2%。
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呼吸科副主任张智健说,新冠肺炎发展到后期很凶险,患者出现“大白肺”(空气在X光片上呈黑色,如果重症患者胸片呈大片白色,说明肺部炎症浸润严重,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腔供氧),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,出现严重低氧状态,即使用呼吸机、俯卧位通气、甚至ECMO(体外膜肺氧合)等手段,氧合仍很难维持,这是治疗最大的难点。
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以呼吸衰竭为“导火索”,会导致其他脏器缺氧性损害,如果患者有基础病,往往出现基础病恶化,最后多器官衰竭。
世卫组织统计,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50%,就是这个原因。因此为降低死亡率,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、早治疗,不要延误病情,以免轻症发展成重症。
孕妇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大吗?
目前,世界多个国家把孕妇列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。不过,最近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指出,孕妇似乎并不比普通人群更易感染,至今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在孕期会传给胎儿。
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二科主任米阳表示,就目前情况看,孕妇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并不多见,且孕妇感染后出现症状比其他患者轻,治疗后恢复较好。究其原因——孕妇隔离防护较好; 因为孕妇免疫屏障作用,感染后机体应激反应没有普通人剧烈,因此即使感染,肺部临床表现也不太严重。孕期是否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,关键看孕妇在什么时期感染,如果病毒载量太大,破坏了胎盘屏障功能,可能进入胎儿体内,引发宫内感染。
新冠病毒会对胎儿造成什么影响还不明确。目前多数确诊孕妇处于怀孕晚期,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,其胎盘、脐带、羊水,多未检测到病毒核酸,所以没有临床验证发生垂直感染。 有报道称,新生儿被感染,推断病毒可能通过呼吸、接触和气溶胶传播给婴儿。
高血压药会增加感染风险吗?
很多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两种降压药,ACE1(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)和ARB(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),这两种药物可能会上调ACE2(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)的表达和活性。
此前研究显示,新冠病毒表面棘突的蛋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,才能侵入人体,所以理论上推测服用这两类降压药,会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。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教授丁荣晶说,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会结合ACE1转化酶受体,结合以后可能诱导ACE2增加,但目前认为关系不大,没有必要调整用药。
3月22日,欧洲高血压学会也发表声明说,目前尚无证据说明高血压药物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;患者应遵医嘱和现有建议,服用ACE1或ARB类降压药。
丁荣晶表示,有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,病情较难控制,预后更差,死亡率更高,目前认为这和免疫力低下有关。
国际学术期刊《柳叶刀》近期刊登的研究指出,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中,46%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慢性病。
什么时候才能有疫苗?
根据世卫组织通报,目前全球有20种疫苗正在加紧研制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3月18日介绍,我国正在5个方向加紧研究:全病毒疫苗、腺病毒载体疫苗、核酸疫苗、基因工程疫苗和流感作为载体的疫苗。
杨占秋教授表示,疫苗最快也到12~18个月才能完成研究。中国和美国在疫苗研制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,都在进行疫苗一期临床试验。一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是否有毒性,何种剂量接种合适;二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效果;三期临床试验扩大受试者数量、范围,涉及所有人群,约需一年时间。
新冠肺炎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,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,各地流行的新冠病毒基因型亦不同,因此需要研制出针对不同基因型的疫苗。 疫苗研制需要时间较长,在流行期最好的预防措施还是远离人员密度大的地方,居家隔离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