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3-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
中国老人需要玩具

受访专家: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杜 鹏

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

本报记者 高 阳 □本报驻日本、美国特约记者 李 珍 张东秀

一提到玩具,人们就会想到那是小孩子的最爱,跟老人似乎沾不上边。但“爱玩之心,人皆有之”,况且老人玩玩具除了娱乐,还能从各方面锻炼脑力、心力和体力,益处良多。但近日,记者走访发现,琳琅满目的玩具,几乎都是为儿童设计的,专门针对老人的玩具极少,甚至连老人自己都没意识到,玩具对他们意味着什么。

中国的老人玩具市场一片空白

中国老人都在玩什么?观察公园一隅可见一斑。东面一队广场舞,西边一波在晨练,南边四五在唱歌,北边三两闲唠嗑,少数带着“玩具”来玩的老人。最常见的娱乐形式是下象棋、抖空竹、抽陀螺、弹乐器等单人文体活动。

退休老教师张宏达在北京市西城区老年大学担任校长,他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虽然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丰富了老年生活,但不少老人对益智类玩具还是有需求的,尤其是器械性的玩具。他说:“女同志喜欢手工编织、布艺穿绳等,男同志喜欢摆弄器械零件,把玩手串、文玩之类的。这些物件成本并不低,但如果有专门的老人玩具,相信老人们也愿意掏钱去买,只是很多老人见都没见过。”

一位张先生说,他母亲76岁,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医生诊断为认知障碍,未来有老年痴呆症风险,医生建议可以让她玩些益智玩具。但他很苦恼:“跑了几家玩具城,问了很多朋友,都找不到专门的老年益智玩具,上网一搜全是儿童玩具,买了几个,还被我妈训了一顿,说我哄小孩儿玩呢。”

近年来,一些社会机构开始探索老年玩具开发,诚和敬旗下“乐智坊”就是其中之一。乐智坊团队负责人罗珊珍说:“国内普遍认为玩具是儿童的专利,老人玩具市场几乎一片空白,中国老人太缺玩具了。这让我们在开发时也遇到不少困难,只能结合国际经验,自己研发,进行本土化改造。”

相反,一些发达国家的老人,很早就有老人专属的玩具了。日本是最盛行高龄玩具的国家,绘画、拼图、知识卡片、棋类、魔方等是老人的最爱。针对独居老人,日本玩具公司开发出“智能机器狗”,不仅能和人类深度交谈,且能随时观察记录人的体温、脸色等变化,若老人跌倒、晕倒等会立即拨通急救电话。针对认知障碍的老人,日本商家开发出“会给提示的”魔方等,这样不会让老人半天弄不齐一面颜色而气馁放弃。

在美国,40%的玩具专为老人研发,积木系列、超大扑克牌等玩具及游戏在美国极受欢迎,交流互动类玩具或游戏也较受欢迎。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会不定期组织游戏和手工活动,发放免费益智玩具,开展手工玩具大赛等。商家开发出许多有助于老人自己动手的产品,如自动穿针引线机、易操作的炉子等。据统计,超1/5的50岁以上美国人都在玩游戏,包括认知游戏、消消乐、连字游戏等。

“玩玩具,可以增加老人的动手机会,益智健脑,延缓老化,还可以增加运动,促进疾病康复,改善身体的机能和状况。况且,玩是人的天性,和晚辈一起玩玩具,和老伙伴一起打游戏,可以增进沟通机会,拓宽朋友圈,满足社交需求,排遣孤独寂寞。”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说,老人退休后,生活和环境都发生很大变化,许多老人缺乏交流,如果长时间精神得不到寄托,很容易患抑郁症、焦虑症,甚至老年痴呆症。大量研究表明,老年大脑依然保留一定的可塑性,特别是海马区和嗅球区神经。通过特定的玩具或游戏任务,就能够激活这些对应脑区。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,50岁以前开始玩益智玩具的人,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%;一些具有轻度老年痴呆的患者玩益智玩具,也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病情的发展,少数病人还有一定程度的智力恢复。

老人的“玩心”被忽视

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表示,目前适合老人的益智玩具在不断增多,但相比庞大的需求远远不够。根据中国疾病负担报告,过去 11 年间,从死亡数变化来看,阿尔茨海默病增长了57.8%,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五。目前我国已有近1000万老年痴呆患者,2050年将超过4000万,对益智玩具的需求非常大。而中国老人玩具不足,源于各方面的忽视:

老人不知道。记者随机询问几名老人:“您心中的老年玩具是什么样的?”几乎没有老人能够回答。多数老人表示“没见过”,但他们普遍希望“可以益智、有趣一些”。乐智坊社工程雅璐对此深有感触:“老人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玩具,我们只能在互动中,收获反馈,再不断调整设计方案。”

家属不关心。家属给孩子买玩具是常事,但给父母买玩具的很少。很多老人也认为自己不需要,太幼稚,不好意思玩。只有少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才想买老人玩具,但他们又买不到。

社会不关注。杜鹏说,人们常把喜欢玩乐的老人称为“老玩童”,这种偏见让老人在娱乐方面的需求总被忽视,不利于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。

企业不投入。罗珊珍说,在企业的角度,老人玩具市场不如儿童玩具市场大、利润高,且中国老人普遍节约,未必肯在玩具上花费太多,所以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就不高。

人才不到位。杜鹏表示,国内老人玩具的设计视野不够宽阔,不是太幼稚太简单,就是太复杂不好玩。老人玩具不能完全参照儿童玩具设计,设计团队应包括老年学、老年医学、心理学、康复医学、设计学等跨学科专业人才,目前显然不够。

维持和减缓智力衰退是主需求

杨萍说,不少人退休后,要么觉得失去了生活目标,做什么都没兴趣;要么围着儿孙转,甘愿做家庭保姆,不愿意为“玩”多花心思。其实人要学会终身学习,不论多大年龄都要享受游戏的乐趣。不难发现那些精神满满的,总是那些“爱玩”的老人。老人要学会培养自己的“玩心”,对于所有新事物,老人都该尝试着玩一下。

目前,适合老人的玩具有绘画、拼图、知识卡片、棋类、魔方等,这些都是长期高人气的产品。一些传统玩具,如老人童年喜欢玩的铁环、弹球、陀螺、空竹、风筝等都可以翻出来玩。年轻人的时尚玩具,比如游戏电玩、数码相机、智能机器人、航模、遥控车等,老人也可以玩。有些老人想节约费用,可以自己动手制作,比如铁环、鲁班锁、木头枪、风筝、柳笛等,既锻炼大脑,又能重拾童年的趣味。

杜鹏说,我国玩具产业发展很晚,对老年人的关注也是从老年用品,再到老年保健品,逐步过渡到精神层面,老年玩具近年来逐渐被关注。企业应该多做老年玩具市场相关调研,了解中国老人玩具需求。老人玩具核心目的在于满足兴趣,增强动脑动手能力。比如,建筑模型、航模船模、考古游戏、棋牌游戏等,要结合老人兴趣点,强调参与感和互动性。设计出来的老人玩具既能益智,又不至于沉迷,比如很多老人喜欢打麻将,虽有一定益智好处,但久坐不动,有沉迷和人际纠纷的可能就不好了,因此老人玩具本身竞争性不能太强。

乐智坊成员王道湍告诉记者,老年玩具具有不可替代性,并不能用文体娱乐活动替代。跳舞唱歌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,而精心设计过的玩具,锻炼强度和密集度更高,获益也更明显。此外,从认知心理学来讲,儿童玩具是开发智力的,老人玩具则意在维持和减缓智力衰退。例如,儿童玩具难度不大,颜色鲜艳、花哨能刺激智力;但老人反感花哨,玩具的使用难度要更大,对身体精细运动要求更高。老人喜欢的玩具大多与过去的生活经历有关,这与儿童截然不同。老人的经历具有社会背景、时代特色和群体记忆,比如战争记忆、工作经历等,这是老人玩具设计的重点,如拼图,选用天安门广场等有时代历史意义的画面,会比动画卡通更适合老人。

专家们表示,虽然目前适合老人的玩具不多,但适合老人的玩法很多。即便宅在家里,老人也可以读书、品茶、织毛衣、养花草、写大字、画山水、学做菜、美化房间等,还可以上网、论坛发帖、玩微信、拍照分享微信朋友圈等。总之,老人要健康,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