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访专家: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管 肖震宇
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 汪 冰
本报记者 王冰洁
新冠病毒疫情期间,为了阻断病毒传播,人们不能像往常一样与亲友们一起聚会、聊天、购物、旅游,待在家里孤独感常会涌上心头。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做过一项有关孤独的调查,发现孤独是成年人的常态,半数以上成年人承认自己经常感觉孤独。如何应对孤独,应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。
上述调查访问了2000名英国成年人,结果发现,成年人平均每星期会产生3次孤独感;1/10的人每天至少一次感觉孤独。18~24岁受访者中,经常感到孤独者比例高达68%。调查还显示,“最孤独”的平均年龄是37岁,中青年人可谓是“孤独大军”。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测评部主任肖震宇表示,中青年人感到孤独,与工作强度大、生活压力大脱不了干系。35~45岁的中青年人大多处于事业关键期,如果不能“再上一层楼”,就会面临被年轻同事取代的风险。他们往往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,老人健康要关心,小孩成长需照看。事业的上升期、家庭的照料期,这两个关键期交叠,造成了更大的压力,更强的失控感和孤独感。
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表示,虽然37岁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青年,但从社会角色来讲,可算作中年期的开始,职场人、父母、子女、朋友等角色越来越多。为了被认同、被接受,不少人需要带着不同面具生活,在责任、压力中逐渐失去自我。但其中的困难、麻烦,又很难轻易向他人表述,“剪不断,理还乱”。人到中年,就连“崩溃”都是独自一人。
孤独等于每天抽15支烟
孤独不是个别现象,而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情绪。年轻人受到数字时代的影响,缺乏面对面的交流,而老年人正默默承受独居的痛苦。
在受访者中,28%的人表示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社交活动,另有33%的人说很难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;超过1/3的年轻人认为,这是现今的数字化生活导致的:他们主要通过网络和别人沟通;还有60%的人说,年纪越大,越会因朋友和家人去世、搬家等原因感到孤独。
肖震宇表示,社会支持不足导致的孤独,原因既有客观的,也有主观的。客观来说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异地求学、工作,缺少父母、朋友的支持;主观来说,激烈的竞争使人们的防备心加强、安全感降低,“遇人只说三分话”,知心朋友很少。同样的原因,也使得现在人的结婚意愿降低,来自恋人或配偶的支持变少了。
汪冰表示,即使处在人群中,人也可能感觉孤独,这是因为人际联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。从前大家生活在熟人社会中,可能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,但如今交通发达、人口流动性强,人们可能会在几个城市或几个国家完成一生的轨迹。这就可能导致无法与他人建立起深刻关系。此外,年轻人工作变动的频率也较从前更高,更难发展长久的朋友,导致更易孤独。
美国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表明,社会孤独感的危害等同于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,甚至比不运动更严重。肖震宇表示,长时间感到孤独、无助,容易诱发焦虑、抑郁、敌对等负性情绪。此外,多项研究表明,人体的心理和生理有关联,孤独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、免疫系统。
加速心血管老化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孤独会加速心血管的老化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丹麦研究团队曾发表报告称,孤独感可能使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倍,且报告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是他人的3倍,不论男女。
削弱人体免疫力。美国《国家科学院学报》发表报告称,感觉非常孤独的人,某些基因更活跃,会抑制免疫系统,加重炎症。孤独、焦虑、自闭等不良情绪,还会增加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,削弱免疫系统,使人更易生病。
难以维持健康生活。汪冰表示,孤单导致的抑郁情绪不利于维持自律、健康的生活方式,影响生活质量,比如可能更少运动。此外,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糖分的饮食。
表达孤独,寻求支持
为赶走孤独,受访者尝试过不少办法:1/3的参与者加入了社会团体,近30%的人加入运动队,59%的人加入兴趣小组,40%的人尝试培养一些新的兴趣。
人虽独立但需“妥协”。汪冰表示,消解孤独需要成本。以建立关系为例,需要感情经营和长期积淀,时间、沟通、经济成本都需考虑在内。但现代社会陷入“无痛化”,人们会尽量远离伤害,为取悦自己,不少人拒绝妥协。如果从不妥协,就要完全独立,便无法获得朋友,摆脱孤独。
帮助他人获得满足。肖震宇表示,获得帮助和给予他人帮助都会令人满足、充实。孤独无助时,不妨想想自己今天是否被他人帮助过,比如同事帮自己代收快递、保安帮自己开门等。同样,帮助、关心别人也会带来满足感,让人感到生活更有意义、自我更有价值,也有助于对抗孤单。
亲密关系有助解压。对女性来说,亲密关系可以减压。男性也可以效仿这一点,将困难或压力吐露给家人或配偶。孤独时,不妨和家人打个电话,直接倾诉自己的孤独。不要担心这个电话会让父母担心,他们也非常想听到你的声音。
参与活动结交朋友。多参与一些社区活动,或参加车友会、书友会等兴趣群组的线下活动。超过一半(59%)的人认为,加入一个社区团体会让他们感觉不那么孤独。
爱好虽小却有大用。爱好是解决孤独的另一潜在方法。调查中,40%的人尝试培养新的兴趣,比如学习园艺。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,养花弄草能改善他们的情绪。
孤独也是一场修行。汪冰表示,有调查发现,孤独有一定的正向作用,大家不必把孤独当作敌人。孤独可以促进“内在修行”,每天独处十几分钟,全然做自己,不被社会角色绑架。在人生重要的“十字路口”,人都是独自做决定,这才能体验自己承担责任的过程,收获真正的自信。
对于老年人来说,排遣孤独有两个原则:一是学会表达孤独。不少老年人认为,表达孤独是脆弱的表现。即使打电话给子女,他们也只会表达关心,不会说出“我很孤单”。将孤单表达出来,不仅有助于排解负面情绪,还有助于拉近与子女的关系。二是学会向他人求助。老年人要尝试加入更多社会关系,比如社团、广场舞等,有助拓展人际关系。身边的朋友多了,情绪更容易找到宣泄口,也更容易排解孤独。单身的老年人也有情感需求,却往往羞于表达,希望子女对此给予理解,主动支持。▲